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老奶奶蘋果派(Apple Pie)

老奶奶蘋果派(Apple Pie)




Ingredient: 

派皮:中筋麵粉200g、1tsp.鹽、1tbsp.糖粉、冷藏奶油100g、蛋1顆+水2~3tbsp.、蛋液1顆(刷表面)

內餡:蘋果600g、砂糖60g、肉桂粉1/4tsp.、無鹽奶油10g、檸檬汁1/2顆、白蘭地1tbsp.

Instruction:

派皮:

1.中筋麵粉、鹽、糖粉、冷藏奶油捏到顆粒有粗有細,不要捏太久,會造成派皮油膩
2.加入蛋液和水揉捏
3.使用前冷藏至少30分鐘
4.將派皮桿成1/4吋厚(0.6cm)





內餡:

1.將蘋果切小塊
2.熱鍋並加入奶油,拌炒蘋果塊
3.加入砂糖、檸檬汁中火熬煮8~10min收汁
4.加入白蘭地和肉桂粉混合
5.瀝掉多餘湯汁,靜置備用




蘋果派:

1.將內餡放入派皮內
2.將剩餘派皮切成條狀(用尺量出適當長度、寬度),以編織法排列
3.再派皮表面刷滿蛋液
4.放入烤箱以200℃ 烤20min
5.再以180℃ 烤10~15min至表面金黃





Note:

1.
派皮我做了兩份的量,因為怕量不足,結果是一份的量確實不足,但做兩份剩下的派皮還夠再做一個派,可放入冷凍保存。

2.
對一個有夢想的人而言
蘋果派一定是特別的
一想到蘋果派就一定會想到
前面有小河
後面有山坡
小木屋被蘋果樹簇擁著
屋內有一個慈祥的老奶奶在揉麵團
雖然我很想說這次自己做派皮
是為了貫徹老奶奶的精神
因為老奶奶感覺不會買冷凍派皮
但其實是因為龍潭的食品材料行倒閉了😥
期中考月終於暫時結束了
有時間實現一個小小的人生夢想
但是當一個全職的老奶奶實在太辛苦了
我還是做 part time 就好了
為了蘋果派特地買了蘋果酒
一想到老奶奶可能連蘋果酒都要自己釀
我覺得我連兼職都不想做了







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簡易自家烘焙麵包(Simple Homemade Bread)

簡易自家烘焙麵包(Simple Homemade Bread)



Ingredient: 

中筋麵粉5又1/4杯、糖 2~4 tbsp.、鹽1又1/2tsp.、 速發酵母1又1/2tbsp.(但是我加了12g)、
1又1/2tbsp.、溫水2杯(約37)


Instruction:

1.混合中筋麵粉、糖、鹽、速發酵母
2.再加入水和油,揉均勻(此時會非常黏,若無則加水,揉均勻後不得再加麵粉)
3.在麵糰表面抹上適量油,使其不黏手且可塑形
4.將麵糰分成兩團,並塑形,置放25分鐘,讓麵糰休息膨脹
5.放入烤箱前在麵團表面用刀畫出一些切痕
6.預熱烤箱至175℃,烤25分鐘

Notes:

1.未用麵包專用麵粉,但成果依然很棒

2.酵母粉加太多,麵包一不注意就長超級大!




第二批出爐的麵包



參考食譜:



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Creating a website ─ "Things are not that difficult" moment

Creating a website ─ "Things are not that difficult" moment




2018/3/17

I created a website for Chang Gung University Occupational Therapy Camp.

Although it took me some time to get used of Weebly,it was worth spending time on it.

It is really easy to create a website with Weebly,even I,a computer Idiot, can do it.

This is our website!

https://cguotcamp2018.weebly.com//

picture was illustrated by mermaid

自我─關於我為甚麼想要紀錄

自我─關於我為甚麼想要紀錄

剛剛看到書中說到 :為甚麼每件事都必須是實用的?難道這輩子只是關乎完成責任?
吐出這個問題後,作者就去學義大利文了
因為那是他當下所能想到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唯一事物
我覺得這種純粹很浪漫
若每件事都要歸納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那真是沒完沒了
就像有人會覺得讀書是一項高尚的興趣
但它實用嗎?
歸根究柢,除非是知識類的書籍(還必須看是哪方面的知識)
否則很多的書籍帶給我們的大多是性靈上的滿足和體悟
對生活沒有任何立即具體的幫助
和其他興趣一樣,我們去做只是因為那讓我們快樂
沒有甚麼好拿出來誇耀的
所以我最討厭附庸風雅的人,因為真正學識淵博的人不會急於像他人揭示自己
雖然我對自己有很高的自我認同,但我必須承認我始終覺得自己不懂的事情實在難以勝數
很多事情知道的太短淺
很多事情根本不想了解
到底人的一生要到幾歲,才能對他人肯定的說自己對一件事有透徹的了解呢?
我很擔心會不會到垂垂老矣,才發現自己甚麼都不懂、甚麼都沒有留下來
就像人死後就像從人間蒸發,留下來的人繼續過著一如往常的日子

雖然我就是一個凡夫俗子,但我心底還是覺得自己有很多特別之處
不是我的哪些專長,也不是那些可以條列出來的角色稱謂
那些深邃、細膩之處才是我所認同的自我
但那很難具體描述
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是用「喜歡做這件事」對此做一個具體的體現
所以我會很好奇一個人喜歡做甚麼,或是正在做甚麼
因為這是認識一個人最快捷的途徑
所以若一個人的一生都在履行職責,或是他對任何事都沒有悸動
那我會覺得他的自我很輕薄
或是他的系統可能跟我的價值觀不同

因為我覺得「自我」這個概念太復雜
所以我始終不覺得任何人了解自己
這不是某種憤世忌俗的抱怨
我真心認為這非常合乎常理
因為就連我自己也不敢肯定我了解我自己
就像你可以看著兒時的照片,得知自己那時的思想嗎?
明明唯一的答案就在自己腦中,但卻又無法道出
我們可以說我們忘記了
但若扣除所有過去的記憶,我們還能說這個人是自己嗎?
所以我們不必也不需期望別人認識真正的自己
因為根本沒有人可以了解任何一個人的全部
只能在全世界的過客中找到能和自己共享一些時間的人們,直到離開
有些事情這些人不必知道,也許他們也沒有興趣知道
但是我想記錄下
因為未來的我可能會忘記,可能會改變
當我回首時我不希望一無所有,只因為我忘記了
也許很多事情只是當下的感觸,微不足道的「我今天做了甚麼」「我今天好...」
但這對一個人來說難道不重要嗎?
就像有一個哲學問題是說:
如果可以把一個人的心智和回憶提取出來,裝進一個機器人裡,那那個人還是你嗎?
一個人究竟是要用過去、現在、未來還是總合來定義呢?
或是「我」這個詞本身如杯子叫杯子一般
這個詞的用處即是為了溝通而存在的詞語,我們不必去思考它的定義
不過我認為最為方便的觀察方式就是用「現在」去定義
因此我紀錄

我一直有著寫部落格的想法
因為我覺得其他社群平台並不是拿來做自己的地方
裡面充滿著你認識的人
他們認識的你可能真的和實際相差太過遙遠
因此常常需要解釋,甚至取得認同
這樣讓我覺得好累
因為我只是想要紀錄,我並沒有特別想知道別人的評斷 
當然我還是喜歡得到一些回饋,但希望那是針對主題而不是針對我
不過我想有些人還是可以做到在社群平台做自己
只是我覺得我不行
我會覺得我在塑造自己
或是強迫別人看他們不會感興趣的文章
而每在這裡發布一篇文章,我都覺得是為了自己留下了些甚麼
不是為了讓別人看到,只是為了自己
這樣讓我覺得非常滿足和快樂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

窗外有藍天(A Room with a View)


紅茶事典》中〈故事中的紅茶〉的篇章提及了這部電影
看著書中如畫一般的庭園景緻,便想來日來看看這部電影

E·M·佛斯特原著
詹姆士·艾佛利執導的窗外有藍天
背景在19世紀的英國
地點則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和英國鄉間轉換
這兩個國度體現出的對比,正如男女主角性格的對比一般
自由激情與壓抑虛偽
女主角在禮教的束縛下壓抑了追求自由的本性
而阻礙了自身的愛情之路
電影中用如劇本分幕的方式為每個重大轉折命標題
每個標題皆為「欺騙...」
由此可見在社會的桎梏下
芸芸眾生欺騙了他人,更甚者欺騙了自己的心

故事簡單不深晦
顯見鄉間生活的閒逸和茶會所代表的英國上層階級文化
流溢出濃厚的英倫氣息
若撇開這些詩意的美景
我無法感受到和愛情牽連的任何一分浪漫
也無法掩飾對女主角的厭惡
當她目睹他人械鬥死亡而昏厥
甦醒後卻只在乎他人是否會知曉自己的失態而非他人死亡的悲哀
即可看出她是一位自私且虛偽的人
依恃著家族的財產,人生唯一的憂慮就是婚嫁
受到過度保護,接觸到了些許自由因而嚮往
卻無法摒除世俗的眼光,始終持著驕傲的身姿
最終迷失方向,連自己的心都不了解的她
讓我覺得悲哀甚至可笑
不過想必這也是社會形塑的結果
用現代的眼光去批判200多年前的社會似乎也不大公平

所有人都在欺騙他人也欺騙自己
只有喬治始終依隨著自己的心走
他的真誠與豪放不羈流淌著讓人無法忽視的帥氣
另外一直覺得女主角很面善
原來她就是貝拉·雷斯壯的演員呢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王文興故居─ 紀州庵

紀州庵文學森林




為了尋找王文興而造訪紀州庵
但事實上我對王文興的作品並沒有特別愛好
甚至未完全讀過《家變》
只看過課堂上指定閱讀的短篇小說《欠缺》
雖了解那篇小說的想要訴出的內涵
但並未特別觸動我心
不過在那位敬愛的老師的推薦下
燃起了前往紀州庵的念頭

當我看到同安街的門牌
瞬間有種興奮難耐的感覺!
文字轉化成了現實的奇幻感觸
覺得這裡的住民能住在小說中敘述的街道真是一件浪漫的事!
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這麼想呢?
不過若是有一篇小說描述發生在我家附近的那條街
我到是覺得那篇小說必定不會有趣呢




不論抱有多麼浪漫的幻想
但事實上那就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街道
沒有花的住民
沒有慵懶的貓四處遊走
沒有如小河一般蜿蜒的同安街
甚至紀州庵內部也沒有多少王文興的蹤跡
這座日式建築在歷經1996年的一場大火後
本館、別館皆燒毀,僅剩下離屋
也就是今日所見的建築
我們到訪那天屋內還作為展場,展覽著版畫

從天橋往下拍

我們注意到再往前走就是河堤
這讓我想到小說中的「我」邊背著釣竿邊前往河堤
口中哼著夏天裡過海洋
當我聽到老師播放夏天裡過海洋時
我就想這不是威爾第的歌劇《弄臣》中的詠嘆調嗎?
但一想到它的曲名,立刻感受到作者的暗示
小說中真的每一個細節中皆藏著隱喻呢

看著新店溪
我真的很難想像曾經小學生放學後會背著釣竿來釣魚
更難想像在此處還是料亭時
會有賓客坐在船上用餐,藝妓還隨侍在旁
城市、街道、人、事會變
不變的是溪流的流轉


新店溪

其實他們才是這次出遊的主要目的啦!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My color ─ Colorful moment

My color ─ Colorful moment


My friend Cheng ─ Yu  thinks that everything has its own color and  it is changeable.

I would note my color here.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pecific meaning, just a sense.

In my view, this is really magical and romantic.

1. before 2017/2/14

Lavender

2. 2017/2/14

Silver

3. 2018/2/22

Merigold


Color Reference